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揭牌!总投资金额96.8亿元,16个重点项目落户成都新津
发布时间:2025-11-21 14:50

今日
规划面积达10.7平方公里的
“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
正式揭牌
16个重点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新津
总投资金额达到96.8亿元
其中,“希望系”投资项目金额达到57亿元,将实现覆盖畜禽养殖、食品机械、人才培养、食品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
此外,现场还同步揭牌了多位院士领衔的“新津绿色产业研究院”,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全国食品领域强校代表与企业现场签订“科技副总”聘任协议,园区“2+3+N”健康食品产业体系也正式亮相。
一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新津区已聚集中粮集团、希望食品、华润怡宝等健康食品企业102家,1-10月产值超162亿元,同比增长11.3%,产业规模连续两年位居成都市同类第一。
16个重点项目落户新津
“希望系”项目投资达57亿元
20日上午10时许,在全场掌声中,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正式揭牌,随后,16个重点项目与新津正式签约落户,签约项目涵盖健康食品生产、高端水产品精深加工、生猪全产业链、产业“园中园”等多个领域,将直接带动产业园规模与质量双提升。其中,“希望系”项目投资达57亿元。

活动现场
备受关注的还有总投资达10亿元的正大肉制品全产业链暨西南区域总部项目。正大畜牧投资(北京)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该项目规划建设150万头生猪屠宰和食品加工厂,将打造全球最现代化的屠宰食品加工基地,并联动天府农博园,推进产学研融合,打造集现代化屠宰加工、农业生产与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平台。
另外,重庆斯特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精深加工生产线和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同样亮点十足。该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超20亿元,年进出口贸易额达1亿元以上。
研究院+科技副总
打造产业“最强大脑”
新成立的“新津绿色产业研究院”也是一大亮点。
该研究院由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吴文福担任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出任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杜彦良担任合作科学家,形成顶尖“智囊团”,覆盖食品科学、生物工程、农业技术等多个领域,为产业园的技术创新提供“最强大脑”支持。
为强化产学研联动,新津区还积极推动“校企联姻”。活动现场,中粮生化、沈师傅等5家企业分别与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人员签订“科技副总”聘任协议,为产业发展筑牢“科技护城河”。

活动现场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将构建“2+3+N”健康食品产业体系,聚焦重点领域,避免“大而全”的同质化竞争。
“2个基础支撑型领域”即高品质粮油、动物营养食品,依托新津现有农业资源和产业基础,确保产业发展的稳定性;“3个增量带动型领域”即高端肉制品、健康饮料、休闲食品,这三大领域市场需求旺盛、附加值高,是未来产业规模增长的核心动力;“N 个新兴领域”包括药食同源、合成生物应用、现代食品装备等,瞄准未来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抢占产业制高点。
精准服务
打造300亿元健康食品产业高地
“这里的服务让我们安心。”为何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选择落户成都市新津区?企业给出了明确答案。
“选择落户新津,不仅是因为这里的产业基础好,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服务很专业、很放心。”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从项目考察到签约落地,政府部门全程跟踪服务,帮我们解决了用地、审批等一系列问题,让我们能够专注于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
政策支持上,新津推行“政策找企业”模式,创新搭建政商恳谈会、“白、灰、黑”信用监管体系,组建供需对接、金融财税、科技创新等服务专班……
新津已推动智琪食品等多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大幅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支持华润怡宝、中粮等重点企业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实现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津已累计兑付食品企业政策补贴4000余万元、通过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需求3.7亿元、供需对接专班帮助企业获取订单超48亿元。新津自2024年以来,已举办政商恳谈会22次,解决企业诉求525个,兑现各类惠企资金超2亿元,惠及企业400余家。
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纷纷表示
成都完善的产业配套
和优越的营商环境
为食品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一起来看看他们对此怎么说
“施工许可一天就办好了”
企业看好园区未来发展前景
“天狼私人永久伊甸院对新津饱含深情,围绕食品加工、农牧养殖等领域,落地了数十家企业。这些企业提供了近2000个就业岗位,带动数万人创业,年纳税超过亿元。”天狼私人永久伊甸院董事长刘永好在发言中表示,该企业在成都的年纳税超过20亿元,提供上万个工作岗位,展现出对成都投资环境的充分信心。

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零售事业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白宇飞
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零售事业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白宇飞对园区的产业配套给予高度评价:“成都的营商环境好,新津的食品产业基础完备,健康食品产业园的承载能力完全适配我们的现代化项目需求。”白宇飞透露,正大集团将在新津投资建设肉制品全产业链项目,该项目将打造从种养宰加工到产学研、农旅融合的完整食品产业链,定位建设全国乃至全球最先进的食品加工项目,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50亿元。

中粮生化(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永红
中粮生化(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永红用具体事例说明了成都营商环境的优势:“我们最新研发的代糖D-阿洛酮糖,小包装的生产资质审批以及新建产线仅用时一周完成,这为我们实现快速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她特别提到,新津区各部门整合资源为企业提供提前指导,“施工许可一天就办好了,二期项目提前了3个月投产,目前已能够实现27万吨糖浆的年产能”。这种高效的服务让企业能够专注于生产经营,增强了在成都长期发展的信心。
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模式
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
“对食品产业的未来发展来说,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的设立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实现了科技、产业和金融市场的深度交叉融合。”吴文福说,新津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已经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发现有一家企业甚至能够与7所大学开展科技合作,说明在产业园区内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新津绿色产业研究院院长吴文福
吴文福表示,食品产业正朝着智慧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绿色对市场来讲是一种稀缺性的资源,稀缺性资源就会产生产业价值。当前要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产业管理,使传统技术升级换代。”他认为,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在这方面表现突出,具备了很好的发展基础。
西华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教授刘振平作为首批“科技副总”,正在与三津生物开展八月瓜的深度研发。“八月瓜是一种具有功能活性和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目前的开发还处于比较初期的阶段。”刘振平表示,科技副总模式让高校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大幅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率。
“企业更关注的是经济效益,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技术需求他们把握得更准。”刘振平通过亲身经历体会到,科技副总深入企业后,能够把高校的技术资源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他还特别提到,这种创新机制同时促进了人才培养,“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得到实践锻炼,毕业后更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区位优势叠加精准服务
企业发展获得强力支撑
“在新津经开区管委会项目专班的推动下,我们的项目从考察论证、选址洽谈到报批落地,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重庆斯特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德洲对成都“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公司将在新津设立三文鱼产业总部,并布局特种水产品加工基地,正是看中了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完善的产业配套。
何德洲特别强调了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的交通区位优势:“水产品养殖销售,保障新鲜是重要一环。无论是原料鱼的购买还是成品的全国销售与出口,成都都有最佳的航空物流、铁路物流和冷链物流区位优势。”这一优势能够确保原料鱼的新鲜,也能确保成品能及时送达目的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重庆斯特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德洲
四川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沈小强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园区价值:“我们本身的研发能力较为薄弱,但是与高校合作,可以集合更多的科研力量赋能企业发展。”去年,这家专注于蛋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大型食品企业在新津建成投产。在本次科技副总聘任仪式上,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专家团队签约,将在鸡蛋干产品的风味研发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沈小强
“来到园区后,我深刻感受到新津对企业的关心和支持。”沈小强回忆道,“比如我们的包装膜有问题,导致产品出现卷边、漏气等问题,相关部门立即协调专家上门解决。”这种精准服务让企业能够专注于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沈小强表示,通过与高校的合作,“我们将研发出更多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出口到东南亚乃至欧洲等海外市场”。
“把一个小小的鸡蛋给‘吃透',这正是产业园带给企业实实在在的价值。”沈小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