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15+N” 四川专精特新“军团”再扩容!

发布时间:2025-11-03 16:39


来源:川商传媒 

川商传媒 吴奇 记者侯格格报道

汇聚榜样力量

赋能产业发展

共建川商奋进新生态

由省级相关部门指导的

川商杂志社(川商传媒)主办

2025川商年度人物融媒报道案例

征集活动已开启!

同期开展“2025川商好品牌案例发布

暨2025川商好物”征集活动

欢迎全国川商川企申报!

扫描图中二维码 即刻参与报名↑

  据悉,主办方将面向社会广泛征集优秀的川商企业家和川商高质量发展融媒报道案例。全国各川(渝)商会、省内各异地商会、行业商协会等可积极推荐,全国川商川企可自荐,广大读者可通过案例征集热线028-86969536、“川商”微信公众号、活动相关专题页面推荐。

  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正结出硕果,1811家新认定企业与973家通过复核企业组成的创新“军团”,成为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最活跃的细胞。

  10月23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2025年度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认定及通过复核企业名单,1811家企业新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73家企业通过复核。就在名单公布前一天,四川交出了2025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成绩单:全省GDP同比增长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1.6%。

  这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是四川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15+N”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成果。

澎湃动能

聚焦优势产业  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从川西平原到秦巴山区,一批聚焦细分市场、掌握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蓬勃生长。在四川的产业生态中,他们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创新引领作用。

  在新能源领域,成都希望森兰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工厂运营管理平台,助力省内多家传统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化升级,助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速发展;在电子信息产业,成都天成电科科技有限公司以其核心技术,填补了毫米波非接触式健康监测装备的技术空白;在人工智能赛道,成都臻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托覆盖“车—场—路”的全息技术能力,重点服务城市和高速交通治理场景……

  “停车不仅是民生小事,更是连接汽车消费、城市交通、静态资源管理的重要节点。”成都宜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诚介绍,在智慧停车这个看似“传统”的赛道,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AI核心技术、大数据算法和物联网,成功发布了全球首个 AIGC 停车大模型,同时打造了车场云一体化架构,全国首个区域级 AVP(自主代客泊车)示范场景成功落地。

  “用中国方案重塑核医学产业生态,我们将助力四川乃至全国在全球高端医疗装备竞争中掌握‘制空权’与‘话语权’。”成都永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迈说,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聚焦核医疗的临床需求和发展趋势,特别是精准诊疗背景下对剂量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永新医疗联合清华大学,结合中国人身体特征与国内外核医学经验,研发国内首款诊疗一体化剂量监测软件。

  “在过去三年中,我们作为研发型企业,2022年研发支出约为550万元,2023年及2024年均为600万元左右,过去三年研发支出占公司总支出的比例均超过50%。”在科技投入方面,四川新源生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更是不惜“砸下重金”,初步打造了面向脑科学领域重大需求的产品矩阵。

  四川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有何特色?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中小企业协会会长陈亚在接受川商传媒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六大优势产业领域,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专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等,在 “15+N” 现代产业体系的相关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推动技术创新、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多重赋能

锚定新兴赛道  建立“三库一平台”

  在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背后,四川有着清晰的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支持。

  8月,四川印发《关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首次明确了“15+8”重点产业布局。方案提出,到2027年,四川将培育30家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打造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

  早前5月下旬,《成都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发布,提出力争通过三年攻坚,新培育“小巨人”企业350家,总量“翻一番”,累计超700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累计超4000家;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2000家以上,累计超8000家。此外,该《行动计划》还明确对新入选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10万元奖励。根据企业年度实际研发经费投入,对专精特新企业按每增加200万元给予20万元补助,年度最高补助500万元。

  从投资动向也能看出四川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在9月举行的2025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中,四川首次发布《投资四川建圈强链“15+N”重点产业机会清单》,精选100个优质项目。其中,六大优势产业项目占比超80%,“15+N”重点产业链项目投资占比约45%,新兴及未来产业项目占比达39%。

  这充分凸显了四川产业布局和投资结构“向新兴赛道倾斜”的特征。

  此外,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具体举措上,四川力度空前。7月,四川首个专注于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服务的综合培育平台 —— 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信息系统上线,该系统依托深交所“培育通”技术底座,聚焦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上市自评等梯度服务,股权融资、视频培训、审核动态等企业上市服务,诉求协调、产业分析等工信政务服务,以及法律归库、IPO 案例库等智能信息服务,成为四川省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实践探索。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四川已建立“三库一平台”(上市梯度培育库、专业服务机构库、融资需求库,以及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与管理信息系统),持续创新推进产融金融工作,常态化开展企业路演活动,不断推动各类资本力量向优质科技企业聚集,赋能四川制造。

直面挑战

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前景广阔

  陈亚认为,四川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在梯度培育的过程中仍旧面临着一定的政策、创新、管理等方面的瓶颈。

  他表示,一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四川省支持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培育发展的政策体系相对还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获取政策支持的效率和效果;其次,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缺乏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企业之间的有效协同,创新资源难以实现共享和优化配置,导致创新效率不高,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升;三是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专业的人才支持,而部分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由于规模相对较小,资金实力有限,难以承担数字化转型的高昂成本,同时也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数字化人才;最后是部分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在治理层面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监督机制,管理松散,同时因缺乏合理有效的股权激励制度,难以吸引创新型人才,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对此,四川省中小企业协会通过开展精准培育和服务、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组织培训和研学活动等系列措施,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举例而言,我们积极配合省经信厅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助力培育四川旭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助力培育成都中嵌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陈亚对记者表示。

  此外,从协会服务的角度来看,陈亚则还介绍,在助推四川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梯度培育方面,四川省中小企业协会还扮演了集搭建沟通平台、组织交流活动、提供专业服务、加强行业自律于一体的重要角色。

  当前,四川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正以微观创新的量变,推动四川产业能级的质变。这些深耕细分领域的创新主体,终将成长为助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顶梁柱”。

两大征集

融媒助力川商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等历次全会精神,为促进“两个健康”,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川商杂志社(川商传媒)将开展2025川商年度人物案例发布活动,向社会隆重宣传推介一批优秀企业家和高质量发展典型企业案例。该活动旨在讲好川商故事、展示川商成就、弘扬川商精神,提振发展信心,营造尊商重商浓厚氛围,助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前报道:川商年度“C位”等你来!2025川商年度人物融媒报道案例征集开始啦!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川字号”品牌影响力,助推川商品牌强势崛起,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四川品牌智慧与力量,川商杂志社(川商传媒)将同期开展“‘2025川商好品牌’案例发布暨‘2025川商好物’”征集活动,旨在大力提升川商品牌辨识度、知名度和消费者认可度、美誉度,助推全国“川商好物”出海。

此前报道:别藏了!亮出你的品牌硬实力!丨“2025川商好品牌”案例发布暨“2025川商好物”征集活动等您来

此前报道:川商担当!深耕新质生产力秘籍是什么?听听这些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及川商代表怎么说?→


下一条:国务院常务会议解读|国务院部署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